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功能
logo
color-palette
sitemap
loading-flower
star-dot
school-arror
news-arror
search
rotate-right
rotate-left
slide-arror
change-pw
pencli-edit
add-account
edit
close
cert
advance-filter
pencli
exam
check
calendar
disabled
bar-3
enabled
map
charging-pile
power
money
history
battery
bolt
delete
logout
dashboard
member
product
faq
accounts
setting
layout
chip
adjust
gear
eye
desktop
database
ipad
iphone
phone
printer
bubble
book-open
play-video
printer
forward
backward
sort-none
sort-asc
duplicate
sort-desc
about
news
carousel
questionnaire
onsale
order
payment
stock
mail
school-check
plus
minus
left
right
location
photo
zoomin
zoomout
up
down
chat
link
external-link
circle-border
cloud-upload
person-photo
music
video
file
image
save
content
exchange
down-arrow
up-arrow
list
table
header-mark
download
跳到主要內容
首頁
症狀資料庫
芳療個案集
療程配方
直覺觀察筆記
芳療心路
登入/註冊
首頁
登入/註冊
症狀資料庫
芳療個案集
療程配方
直覺觀察筆記
芳療心路
禾場首頁
登入帳號
登入
記住我
忘記帳號或密碼?
或使用社群帳戶登入
第一次來?
註冊新會員
填寫電子郵件與暱稱以完成帳號建立
註冊新會員
或使用社群帳戶註冊
已經有帳戶?
會員登入
忘記密碼
寄送重設密碼認證信
請輸入申請時的EMail來重設密碼
或使用社群帳戶登入
已經有帳戶?
會員登入
重設密碼
重設密碼
或使用社群帳戶登入
已經有帳戶?
會員登入
TO TOP
首頁
症狀資料庫
類風溼性關節炎
配方 / 類風溼性關節炎
共
13
筆
相關基質
純露HYDROSOL
Sage 鼠尾草純露
4
Rosa damascena 大馬士革玫瑰純露
3
Hamamelis 金縷梅純露
1
精油ESSENTIAL OIL
Pine 松 (歐洲赤松)精油
6
Rose Otto 大馬士革奧圖玫瑰精油
7
Scots Pine 蘇格蘭松純露
1
Yarrow 西洋蓍草精油
1
Vetivert 岩蘭草精油
1
Bay 西印度月桂精油
12
Petitgrain 苦橙葉精油
1
Patchouli 廣藿香精油
1
Niaouli 綠花白千層精油
1
Lime 萊姆精油
5
Black Pepper 黑胡椒精油
1
Cajeput 白千層精油
1
Cedarwood Atlas 大西洋雪松精油
1
Clary Sage 快樂鼠尾草精油
1
Clove Bud 丁香精油
2
Elemi 欖香脂精油
1
Ginger 薑精油
1
Lavender True 純正薰衣草精油
1
Lemon 檸檬精油
1
Myrrh 沒藥精油
1
基底油CARRIER OIL
Sesame 芝麻油
1
St. Johns Wort 聖約翰草油
3
Apricot Kernel 杏桃核仁油
1
Almond Sweet 甜杏仁油
1
Arnica 山金車花油
1
Carrot 胡蘿蔔油
1
其 他 OTHERS
ACC 芳療人格卡
13
相關文獻
類風溼性關節炎
共
13
筆
拇趾外翻的芳療個案研究
1.文獻查證 拇趾滑液囊炎拇趾滑液囊炎(Bunion),也稱為拇囊炎或拇趾外翻(Halluxvalgus) 大多數人的第㇐趾到第五趾是平行的,因人類是雙足行走的動物,當全身的重量著落在兩側足部時,身體的壓力會讓原本平行的腳趾漸漸產生變形,若再加上穿著不適當的鞋子,會使這些變形會漸漸變成不可逆的畸形。此時,即使不穿鞋、不負重,足趾的變形已無法恢復。變形的足趾,以大拇 趾最常見。㇐般診斷方式是正常的大拇趾會外偏十至十五度,若超過二十度就叫做「拇趾外翻」。主要特徵是大拇趾偏向外側;第㇐蹠骨偏向內側,且形成骨狀突出物。腳趾檢測方法:站立並把雙腳合上,查看拇趾是否向第二腳趾傾斜大於 15 度。若有即為拇趾外翻。臨床常使用 X 光來評估拇趾外翻的分期及畸形嚴重程度,以選擇適當的治療或手術方式。 1. 病因 1-1 遺傳體質:先天腳型、結構原因,通常女性發生拇指外翻的機率較高 1-2 鞋子不合腳:⾧時間穿高跟鞋、楦頭太小的鞋子 1-3 扁平足:因內側足弓缺乏支撐,導致拇指下方無法支撐體重而外翻 1-4 發炎疾病:類風溼性關節炎、神經肌肉病變者 2. 臨床症狀 除了疼痛、腳掌不穩定外,拇指外翻可能造成全身骨骼和關節歪斜、出現O型腿、膝蓋痛、肩膀痠痛、腰痛、偏頭痛、自律神經失調等。包括:大拇趾向第二趾外翻、趾蹠關節內側骨突 、骨突上的滑囊增生、神經壓迫症狀。疼痛和腫脹是最常見主訴,穿上鞋子時症狀會加重,當整個腳底的疼痛感加劇,將無法穿著鞋子,嚴重會造成關節囊發炎、皮膚潰爛。更嚴重會使大拇趾可能與第二腳趾重疊,腳趾變形,破壞前足活動能 力和走路時載重分佈情形,使步行及步態產生變化,有時因足底疼 痛,行走時失去平衡感,影響日常生活及步行。 2-1 依角度分期可分三期: 2-1-1 輕度:大拇趾外偏<30度;主要在青少年~25 歲之間,外觀上拇趾基部微凸,拇趾仍未推動到第二期。 2-1-2 中度:大拇趾外偏 30-45 度;好發 25~55歲,拇指已經開始推動第二趾,有像「弓」 ㇐般的外觀出現。 2-1-3 重度:大拇趾外偏>45度;拇趾已經鑽入第二指之下,為不可逆之變形。 3. 治療方式:可分非手術療法與手術治療兩種: 3-1 非手術療法,拇趾外翻情形不嚴重時,可採保守治療: 3-1-1 改善鞋子:改穿寬楦頭鞋,鞋面材質柔軟,或特別改變鞋的內側鞋墊,以增加第㇐蹠趾關 節的支撐力量,鞋跟不可超過 2吋,以減少變形。 3-1-2 矯正器:用來改善足部力學,避免不正常的作用力在中蹠骨關節,以防止拇趾外翻畸形惡化。但是,對疼痛緩解,腳的功能進步改善差異不大。 3-1-3 物理治療:使用鞋墊、腳趾分隔器、足部支持輔具、拇趾內側關節矽膠護墊、或是改穿腳掌心部分有支撐設計的鞋子,來緩解站立及走路 時將重心放在前腳尖的壓力 ,以減少腳趾頭的負擔,可暫時緩和疼痛,限制腳趾囊腫進㇐步惡化。 3-3- 3-1-4 症狀治療:泡熱水、熱敷、活動後冰敷,可緩解炎症反應。 3-1-5 止痛藥:非類固醇抗發炎藥 NSAIDs的藥物使用,以緩解疼痛。 3-2 手術治療方式: 基於上述拇趾外翻之症狀,手術治療必須將此四項致病原因全部矯正。 手術的方式必須包括肌腱鬆弛術,關節囊重建術,第㇐蹠骨截骨矯正復位及 及鋼釘內固定術。傳統的手術方法,會有多處傷口及術後需使用石膏固定, 但新的改良式手術,則只有單㇐迷你小傷口、鈦鋼釘內固定,術後傷口容易 照護,免拆線,也不必拆鋼釘,更不需石膏固定,癒合更快 。通常手術方式的選擇與變形角度的大小有關,醫師會依術前 X 光的角度 而分期再決定矯正的方式及手術方法。⾧庚醫院自行發展這項改良式手術,以較小的傷口、較少的軟組織破壞、較大矯正角度的截骨術,及新型鈦鋼釘固定術,術後即可開始關節活動訓練及腳跟負重行走,使得術後關節功能更佳且不易復發,住院期間短,病 人恢復快。 4. 照護措施 4-1 傷口護理: 4-1-1 若採用手術治療,則須保持傷口清潔與乾燥,每天換藥㇐次覆蓋紗布,直到回診。 4-1-2 術後傷口會有麻木或是抽痛情形,屬正常現象,請勿擔心。 4-1-3 傷口不需拆線,回診時依醫師指示是否可淋浴。 4-1-4 傷口透氣膠布約 2-3星期自然脫落,可以再重貼新的透氣膠布,促進 傷口美觀,約貼 3個月。 4-1-5 觀察傷口周圍皮膚,有無紅、腫、熱、痛、滲血、滲液,發現異狀,請馬上返回門診或急診處理。 4-1-6 居家復健運動術後 3個月內,須執行復健運動包含肌力訓練:腳趾抓握訓練。趾蹠關節活動度訓練:大拇趾外展、足背屈曲及拇趾下壓運動。 4-2 足部護理: 4-2-1 每天需以濕毛巾擦拭並清潔傷口周圍皮膚,預防感染。 4-2-2 可使用嬰兒油或乳液塗抹並按摩傷口周圍皮膚,以減少皮膚乾燥及龜裂。 4-2-3 為避免足部腫脹,行走後可將患肢抬高,減輕腫脹。2.芳療措施3.芳療評值4.個案回饋 個案用油狀況用油時的感覺: 1. 舒眠好運香氛我很喜歡聞! 2. 腳趾外翻用油是用滾珠瓶裝的,頭先滾出來時覺得很油,但是㇐下子就吸收了,很不錯!。用油後的整體感覺: 1. 有關香氛的部分現在睡覺都要噴㇐下才睡得好。 2. 而腳趾外翻用油,頭先不抱任何希望,覺得㇐定就是要去手術了,而且前陣子其實會有㇐抽㇐抽的神經痛感,本來想著疫情緩解要去開刀了,但最近疫情又延燒起來,又不敢去醫院了,使用油之前在日常沒有激烈動作的話,疼痛指數是 0~2,久站或⾧時間行走疼痛指數是 2~4,自己按摩後疼痛指數減緩為 0~2,穿不合的腳的鞋 6~7,沒想到用了 AVA調的油後最近沒有㇐抽㇐抽的神經痛了,感覺很舒服,目前除了穿到較緊的鞋子之外,其餘時間沒有不舒服的感覺。個案對芳療師之建議與感想: AVA 都會很細心的了解個案的感受及經歷,很熱心的想要幫助個案解決問題,是個認真負責又體貼的芳療師,只是常常自己貼錢做產品,這樣無法⾧久,要開始收費囉!。
芳香療法個案集
2022.06.04
改善類風溼性關節炎的芳療個案研究
1.文獻查證 1. 病因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全身性發炎的疾病,但最常影響的地方是在身體關節處,尤其是四肢的小關節,最常見的症狀有疼痛、紅腫及僵直現象。 造成的病因可能與免疫、遺傳或感染有關,女性罹患機率是男性的 3~5倍。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人可能感到身體不適和疲勞,有時會發熱。 2. 臨床症狀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且會不斷進展的發炎性關節疾病,全身的關節都可能會受到影響。類風濕性關節炎可能發生在任何年紀,但又以中年女性罹病的可能性最高。 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的特徵是四肢關節滑膜的慢性發炎,早期症狀以關節腫脹及疼痛為主,且多為對稱性;隨著病程進展會逐漸侵蝕軟骨及硬骨,最終造成關節的變形及功能喪失。 會得到這個病的原因是身體的免疫系統出了問題,產生了很多會破壞身體組織器官的自體抗體及發炎物質 (如細胞激素) 。這些抗體或發炎物質除了會攻擊全身的關節以外,還有可能侵犯其他的器官,如肝臟、脾臟、心臟、肺臟、血液系統、神經系統、淋巴系統等。 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症狀 A.初期:約有 10%的人是以急性多發性關節炎、關節疼痛來表現,多伴隨有全身性症狀,包括發燒、淋巴腺腫大或脾臟腫大,有大約三分之一的病人起始是以局限在一個或數個關節炎,約有三分之二的病人起初只有一些不典型的不適,例如疲倦、噁心、全身無力、骨頭肌肉隱隱作痛.之後才出現滑囊膜發炎。 B.關節症狀:類風濕關節炎最常見的關節症狀是疼痛,活動時加劇。關節僵硬則出現於長期間不活動之後,例如清晨剛睡醒時,滑囊膜發炎會造成關節腫脹、壓痛、活動不良、典型的侵犯關節是在手腕,手部的 PIP和 MCP關節。早期的手肘侵犯會引起伸屈不良,膝關節侵犯則易引起慢性關節積液,或造成 Baker's囊腫。腳部、腳踝也會受侵犯,脊椎則易侵犯頸椎,嚴重的話會引起第 1、2節頸椎半脫臼、壓迫脊柱神經。長期的發炎之後,類風濕關節炎會引起特定的關節變形。 C.關節外侵犯: 基本上,類風濕因子指數高的病人,容易罹患關節外侵犯,包括: (1)類風濕結節 (Rheumatoidnodule):這可能是由於局部的血管炎演變而來的。主要發生於關節週圍及 extensorsurface。病理上可見,它的中間是壞死組織,外圍是吞噬細胞,最外層是締結組織,約有 20~ 30%的病人會發生。 (2)眼睛:乾眼症、鞏膜炎。 (3)血管炎:包括手指動脈炎、週邊神經病變、表皮潰瘍,可摸性紫斑,心包膜炎、內臟的動脈炎。病理上可見它是全動脈炎,管壁各層都有單核球侵犯,內膜增生可導致血栓。 (4)肺部侵犯:動脈炎併肺動脈高壓、細支氣管炎、肺部結節,肺間值纖維化,肋膜炎,肺炎。(5)腎臟疾病:類風濕關節炎很少侵犯腎臟,大多是間接的原因使腎臟受傷,例如 Amyloidosis以及藥物治療的副作用所致命。 (6)心臟:心包膜炎、心肌炎、心內膜發炎等,多與心血管炎或肉芽組織增生有關。此外,心血 管或腦血管疾病風險也如同糖尿病病人一樣會明顯增加。 3. 治療方式 目前類風濕性關節炎沒辦法完全治癒,只能達到「藥物控制」的效果,降低疼痛指數、發炎反應,並使得關節變形不要惡化。而生物製劑可以有條件申請健保給付,小分子標靶藥物則需要自費,有需要的話都可以跟醫師討論選擇哪種藥物比較好。 常用藥物,消炎止痛藥,生物製劑,小分子標靶藥物,蔡文展說,不過很多患者常常不敢跟醫師說明痛楚,也擔心止痛藥吃多了會傷肝敗腎,過去的止痛藥的確有可能會傷害到腎功能,但痛代表 2件事情,第一是發炎還在進 行、骨頭會持續破壞,第二是因為你痛、你就不動,肌肉會萎縮。「比如左邊膝蓋痛,你只用右腿出力,最後右腿因為承受力量太多也開始痛,但左腿肌肉也萎縮了。」 所以忍痛並不是一件好事,如果擔心止痛藥,也可以跟醫師討論有什麼其他辦法幫助緩解疼痛,千萬不能自己忍痛。 4. 照護措施-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早上需要有一段「暖機時間」,「通常在活動一段時間之後,疼痛就會有效舒緩。因此,我們的重點是擺在如何縮短所謂的暖機時間。」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平時可以做到 3件事情,降低疼痛的時間與程度。 A.泡熱水、熱敷:像是熱毛巾、熱敷包,都可以使用。關節暖和的話,比較不會出現急性疼痛問題。 B.控制濕度:用除濕機將室內溫度控制在 60-80%左右,對於關節舒適較有幫助。 C.服藥緩解:有很多藥物對類風溼性關節炎都很有效,患者可使用類固醇、有即效性的消炎鎮痛藥、慢效性的消炎藥、免疫抑制劑等,都可以緩和症狀。2.芳療措施3.芳療評值4.個案回饋 個案用油狀況 用油時的感覺: 舒服,並告訴自己明天會好一點 用油後的整體感覺: 雖然短期症狀都有舒緩,但整體覺得沒有太大的差別,手的皮膚好像細了ㄧ點 個案對芳療師之建議與感想: ㄧ直很用心跟關心我,讓我有動力持續用油,是個很棒的芳療師
芳香療法個案集
2022.04.29
改善類風溼性關節炎的芳療個案研究
1.文獻查證 1. 病因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Arthritis) 關節是有兩塊硬骨之間互相連結的區域,整個人體超過 200個關節組成,兩塊硬骨之間互相分離,並在關節囊中藉由軟骨和滑液互相連結提供緩衝,讓關節有較大的活動性,並完成各項複雜的動作。有許多原因會使軟骨過度磨損,或是滑液分泌發生異常,讓關節活動受到影響,就會產生疼痛,腫脹,發熱,僵硬等關節炎症狀。關節炎的種類有很多種,雖然有許多類型的症狀相似,但致原因各有不同,因此需要的治療和輔助也會有差異。 個案的病症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身體的免疫系統產生了會破壞身體組織器官的自體抗體和發炎物質,這些抗體會攻擊全身的關節以外,可能還會侵犯其他器官以及淋巴系統。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危險因子包含中年女性,抽菸,肥胖或家族病史,通常可能發生在任何年紀,但以中年女性罹患的可能性最高。它是一種慢性且會不斷進展的發炎性關節疾病,免疫系統會攻擊身體關節處,造成發炎以及關節嚴重的損傷和變形。主要特徵是四肢關節滑膜的慢性發炎,早期症狀以關節腫脹及疼痛為主,且多為對稱性,隨著病程進展會逐漸侵蝕軟骨及硬骨,最終造成關節的變形及功能喪失。 有些患者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僅短短數月或一兩年的時間,有些比較嚴重的類型,可以為其多年乃至終生,其發生原因可能如下: Ø 免疫機轉:大部分的患者,血清素和關節液內含IgG專一性抗體稱為類風濕性因子。 Ø 細菌病毒及其他微生物。 Ø 遺傳因素 2. 臨床症狀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是多個不同的關節於同一時間發炎使軟組織腫脹疼痛,起初受影響的關節是不對稱的,在病勢發展時會逐步變成對稱。關節的痛楚會隨著關節的運動而改善,早上關 節會僵硬約一個小時,因此會引起痛感,嚴重時病勢會繼續發展致關節表面侵蝕與破壞,造成肢體畸形,手指一般會偏向小指及呈現不自然的形狀。 Ø 初期:有 10%的患者是以急性多發性關節炎,關節疼痛來表現,起始是以侷限在一個或數個關 節炎, 骨頭肌肉隱隱作痛,全身無力,之後才出現滑囊膜發炎。 Ø 關節炎症狀:類風濕性關節炎最常見的症狀是疼痛,活動時加劇,關節僵硬則出現於長期不活動後,例如清晨剛睡醒時的早晨僵硬(Morning stiffness),可能會影響一小時以上甚至是整天。滑囊膜發炎會造成關節腫脹,壓痛,活動不良,典型的侵犯關節是在手腕,手部的pip和 MCP 關節。早期的手肘侵犯會引起伸屈不良,膝關節侵犯則引起滿性關節積液,腳部和腳踝也會受侵犯,脊椎部分則是頸椎。長期的發炎之後,會引起特定關節的變形。 Ø 歐美風濕醫學界2010年共同發表新版的診斷標準,以提早診斷出高風險病患,及早給予 治療。主要的臨床診斷,若符合以下四個條件變成達成診斷: 1. 晨醒關節僵硬,且僵硬不適的感覺超過一小時以上。 2. 三個或以上關節發炎,且持續六週以上。 3. 手指關節發炎,且持續六週以上。 4. 對稱性關節發炎,且持續六週以上。 5. 在身體特定部位可摸到皮下結節(類風濕性結節) 6. 血清類風濕性因子呈陽性反應。 7. 關節的X光檢查存在病變。 3. 治療方式 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需要風濕科,復健科與骨科共同合作,目標在於減輕發炎及疼痛,避免關節變形,維持關節功能。大多數的病人需要長期治療,經過適當的治療可以使疾病緩解,維持正常生活,並避免關節的提早破壞。 治療方法需要多種藥物併用以達到最好的療效,並減少單一藥物高劑量的副作用。 Ø 抗風濕藥物:類風濕性關節炎會使身體各處發炎,因此必須使用炎症,控制免疫反應的相關藥物進行治療,包含類固醇,非類固醇的消炎藥,免疫抑制劑,免疫調節劑或是生物製劑。改善病程的抗風濕藥物無法直接止痛,但可以延緩病程,防止關節的破壞。 Ø 類固醇藥膏與止痛藥:止痛病降低發炎程度。 若口服藥物足量治療,效果還是未達預期的患者,可以考慮物理治療、輔助治療、手術等方式。大部分會合併用藥物搭配物理治療,若還是效果不彰,有些患者會選擇施打玻尿酸緩解,若嚴重影響行動力,醫師會建議換人工關節。而個案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為自體免疫問題,除了消炎藥物,也需要搭配物理治療和運動訓練,以控制疼痛及維持關節與肌肉力量。 Ø 物理治療:能減緩疼痛,幫助保持關節活動幅度,並預防肌肉萎縮,搭配使用輔具協助身體運動以及日常活動,提升生活自理能力與生活品質,減緩關節變形。 Ø 健康生活:生活作息混亂與壓力會影響身體免疫反應,進而影響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情,因此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保持心情愉快,都是維持關節健康,幫助治療非常重要的一環。 Ø 適當運動:如果因為疼痛而拒絕活動,反而會上關節僵硬情形惡化,加入周邊肌肉萎縮,患者能須適當的活動關節,進行緩運動,避免跑跳等關節過度負重的運動。 4.照護措施 Ø 晨起時:先活動關節再下床,可減輕疼痛。 Ø 等長等張運動,強弱軟弱肌肉,舒緩關節壓力:教導病患了解關節持續的固定不動,會增加疼痛,運動可以強化軟弱的肌肉,減輕關節疼痛。(依照病患能力給予每日運動計畫,小心 評估病患運動的忍受力,做完一小時後仍覺得疲倦則應減少活動量) Ø 補充營養素:患者可以補充營養素來協助緩解症狀,降低身體發炎,為關節爭取多一些修復的時間和舒適。針對補充結締組織組成原料常見的營養素有:葡萄糖胺.膠原蛋白.Omega3…等。其中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是較新的功效營養素,關節炎和關節不適都能改善其延展 性。而魚油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免疫調節和炎症調控關係十分密切,可以延緩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程,是很好的輔助方法。 Ø 少吃促進發炎的食物 當關節發炎腫脹的時候,應減少食用以下促進發炎的食物,如果患者發現自己吃了某些食物後,關節不適症狀變明顯,就應少碰這些食物。目前尚無找到特定食物與類風溼性關節炎相關,且每個人的身體反應亦不相同,應仰賴患者自身的觀察,調整日常飲食。 Ø 避免過度進補:反而更提高免疫系統大亂,病情更劇導致反效果。營養師建議可適度攝取鈣,含鐵食物,以減緩症狀。 Ø 利用輔助保護關節:關節炎患者的關節就像氣象站,天氣變化時關節會先知道,患者平常除了多注意關節的保暖和循環順暢外,也可以利用輔助保護關節。 Ø 維持理想體重,減輕關節支撐過多重量2.芳療措施3.芳療評值4.個案回饋 個案用油狀況 用油時的感覺: Ø 剛開始對芳香療法抱持著試試看的態度,認為吃止痛藥才是又快又見效的方法,但在第一次用油後的一小時即電聯芳療師,覺得有塗油的患部紅腫已消退,疼痛感也減緩,直呼神奇! Ø 意外收穫:用油也同時舒緩了個案腿部肌膚乾燥發癢的問題。 用油後的整體感覺: Ø 按摩油的氣味聞起來放鬆又舒服,在舒緩關節問題的同時,好像心情也比較輕鬆了。 Ø 一日多次的塗抹,對於紅腫消炎與舒緩疼痛都有明顯的改善,甚至能減少止痛用的服用次數,這幾年服用很多的止痛藥,對身體造成很大的負擔,這陣子明顯腸胃也比較舒服。 Ø 覺得用天然的方式舒緩多年的問題是對健康比較有助益的方法。 個案對芳療師之建議與感想: Ø 希望能把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炎控制好,早晨起床不再疲憊不堪,用舒適度較佳的身體過生活。 Ø 原來使用天然植物真的能舒緩身體的問題,感謝芳療師非常有耐心的溝通與說服我使用芳療愛自己。 Ø 在整個過程中,除了芳療的進行,也與芳療師討論了運動修復與復健修復的方式,在多重的 幫助之下,相信會越來越好轉。
芳香療法個案集
2022.07.14
改善類風溼性關節炎
1.文獻查證 1. 病因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且會不斷進展的發炎性關節疾病,全身的關節都可能會受到影響。類風濕性關節炎可能發生在任何年紀,但又以中年女性罹病的可能性最高。 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的特徵是四肢關節滑膜的慢性發炎,早期症狀以關節腫脹及疼痛為主,且多為對稱性;隨著病程進展會逐漸侵蝕軟骨及硬骨,最終造成關節的變形及功能喪失。 會得到這個病的原因是身體的免疫系統出了問題,產生了很多會破壞身體組織器官的自體抗體及發炎物質 (如細胞激素)。這些抗體或發炎物質除了會攻擊全身的關節以外,還有可能侵犯其他的器官,如肝臟、脾臟、心臟、肺臟、血液系統、神經系統、淋巴系統等。 2. 臨床症狀 l 初期:約有 10%的人是以急性多發性關節炎、關節疼痛來表現,多伴隨有全身性症狀,包括發燒、淋巴腺腫大或脾臟腫大,有大約三分之一的病人起始是以局限在一個或數個關節炎,約有三分之二的病人起初只有一些不典型的不適,例如疲倦、噁心、全身無力、骨頭肌肉隱隱作痛.之後才出現滑囊膜發炎。 l 關節症狀:類風濕關節炎最常見的關節症狀是疼痛,活動時加劇。關節僵硬則出現於長期間不活動之後,例如清晨剛睡醒時,滑囊膜發炎會造成關節腫脹、壓痛、活動不良、典型的侵犯關節是在手腕,手部的 PIP和 MCP關節。早期的手肘侵犯會引起伸屈不良,膝關節侵犯則易引起慢性關節積液,或造成 Baker's囊腫。腳部、腳踝也會受侵犯,脊椎則易侵犯頸椎,嚴重的話會引起第 1、2節頸椎半脫臼、壓迫脊柱神經。 長期的發炎之後,類風濕關節炎會引起特定的關節變形。 l 關節外侵犯:基本上,類風濕因子指數高的病人,容易罹患關節外侵犯,包括: n 類風濕結節 (Rheumatoidnodule):這可能是由於局部的血管炎演變而來的。主要發生於關節週圍及 extensorsurface。病理上可見,它的中間是壞死組織,外圍是吞噬細胞,最外層是締結組織,約有 20~30%的病人會發生。 n 眼睛:乾眼症、鞏膜炎。 n 血管炎:包括手指動脈炎、週邊神經病變、表皮潰瘍,可摸性紫斑,心包膜炎、內臟的動脈炎。病理上可見它是全動脈炎,管壁各層都有單核球侵犯,內膜增生可導致血栓。 n 肺部侵犯:動脈炎併肺動脈高壓、細支氣管炎、肺部結節,肺間值纖維化,肋膜炎,肺炎。 n 腎臟疾病:類風濕關節炎很少侵犯腎臟,大多是間接的原因使腎臟受傷,例如 Amyloidosis以及藥物治療的副作用所致命。 n 心臟:心包膜炎、心肌炎、心內膜發炎等,多與心血管炎或肉芽組織增生有關。此外,心血管或腦血管疾病風險也如同糖尿病病人一樣會明顯增加。 3. 治療方式 傳統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包括非類固醇類消炎藥、類固醇及疾病調節抗風濕藥物 (DMARDs)。隨著近年來生物製劑的蓬勃發展,讓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選擇更為多元,治療效果也大幅進步。 l 非類固醇消炎藥:具有鎮痛及解熱的作用,但不會改變疾病的病程。傳統消炎藥有較多副作用,目前已發展出副作用較少的新一代非類固醇類消炎藥。 l 類固醇:能有效減輕關節的發炎症狀,但長期服用高劑量類固醇較會產生副作用(如月亮臉)和後遺症(如骨質疏鬆),因此建議使用低劑量之類固醇。 l 疾病調節抗風濕藥物 (DMARDs):可以延緩病程發展,阻止免疫系統進一步破壞器官,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生效,且長期使用的耐受性比較不好,且注意副作用之發生。 l 生物製劑及小分子抑制藥物: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免疫機制中的特定目標來抑制。生物製劑不但可較快速地緩解症狀,副作用也較輕。由於其價格較貴,目前生物製劑只核准用於 DMARDs治療無效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目前健保給付的生物製劑,根據作用目標不同又分成以下幾種: n 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包括「恩博」、「復邁」、「欣普尼」與「欣膝亞」:是生物製劑中的第一線用藥(當此類藥物治療無效時才可換用其他種類的生物製劑)。 n B細胞標靶治療「莫須瘤」:是生物製劑中的第二線用藥。 n T細胞標靶治療「恩瑞舒」:是生物製劑中的第一線用藥。 n 介白素-6 (IL-6)因子標靶治療「安挺樂」:是生物製劑中的第一線用藥。 除了生物製劑可供使用外,目前健保也給付小分子抑制藥物,包括「捷抑炎」與「愛滅炎」:皆為口服藥物 (藥效與生物製劑相當)。 4. 照護措施 l 病人在生活上需要注意事項較多:譬如早晨起來時可先在床上活動關節再下床,可減輕疼痛。切勿對發炎的關節按摩,只會使症狀雪上加霜。 l 均衡飲食並控制體重,可減低關節負擔,並與復健師討論完善的復健措施,必要時使用輔助器材如拐杖、輪椅等。 l 日常中可透過減少食用冰涼或是刺激性食物、泡熱水或是加強關節各部位的保暖來緩解症狀。 l 控制濕度:用除濕機將室內溫度控制在 60-80% 左右,對於關節舒適較有幫助。 l 服藥緩解:有很多藥物對類風溼性關節炎都很有效,患者可使用類固醇、有即效性的消炎鎮痛藥、慢效性的消炎藥、免疫抑制劑等,都可以緩和症狀。2.芳療措施3.芳療評值4.個案回饋
芳香療法個案集
2022.12.11
改善類風溼性關節炎
1.文獻查證(一) 病因 1.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且會不斷進展的發炎性關節疾病,全身的關節都可能會受到影響。類風濕性關節炎可能發生在任何年紀,但又以中年女性罹病的可能性最高。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的特徵是四肢關節滑膜的慢性發炎,早期症狀以關節腫脹及疼痛為主,且多為對稱性;隨著病程進展會逐漸侵蝕軟骨及硬骨,最終造成關節的變形及功能喪失。 2. 會得到這個病的原因是身體的免疫系統出了問題,產生了很多會破壞身體組織器官的自體抗體及發炎物質 (如細胞激素) 。這些抗體或發炎物質除了會攻擊全身的關節以外,還有可能侵犯其他的器官,如肝臟、脾臟、心臟、肺臟、血液系統、神經系統、淋巴系統等。 (二) 臨床症狀 類風濕關節炎最常見的關節症狀是疼痛,活動時加劇。關節僵硬則出現於長期間不活動之後,例如清晨剛睡醒時,滑囊膜發炎會造成關節腫脹、壓痛、活動不良、典型的侵犯關節是在手腕,手部的PIP和MCP關節。早期的手肘侵犯會引起伸屈不良,膝關節侵犯則易引起慢性關節積液,或造成Baker's囊腫。腳部、腳踝也會受侵犯,脊椎則易侵犯頸椎,嚴重的話會引起第1、2節頸椎半脫臼、壓迫脊柱神經。 長期的發炎之後,類風濕關節炎會引起特定的關節變形。 (三) 治療方式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首要治療目標為減緩發炎、預防關節破壞,使患者生活功能正常化,達到長期健康的生活品質。治療方式包括: 1. 藥物治療 目前臨床治療方式是併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疾病修飾抗風濕藥物(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簡稱DMARDs)、以及類固醇來控制患者病情,在併用多藥物的狀況下,病情仍無法有效緩解時,這時就要考慮生物製劑的使用。 2. 復健治療 I、 熱療及冷療:熱療可助於減緩慢性疼痛、肌肉僵硬及痙攣,可用熱敷袋熱敷關節或至醫療復健中心接受石蠟浴熱療及深部熱療的超音波治療。冷療適用於炎症急性期,可暫時止痛及降低肌肉痙攣,因此在運動前以冷敷袋治療疼痛關節,可使運動治療更易進行。 II、 運動治療:一天至少二次;包括主動及輔助性關節運動,如游泳、騎腳踏車、園藝、編織等。另外,在溫水池中進行運動治療,除了可以減輕關節疼痛促進肌肉放鬆外,並可改善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 III、 休息:過度勞動或激烈的活動會影響病情的惡化,故適度的休息有助於減緩疼痛,在日常活動或工作當中,每小時至少應休息十分鐘;每日睡眠至少八小時,且最好有午休。 IV、 輔具的使用:輔具可改善肢體功能,維持關節之功能角度,減緩變形及攣縮,這些器材可提昇患者日常生活中的獨立性,不至於因多處關節疼痛及活動受限,導致事事需假手他人。 (四) 照護措施 l 當關節正處於發炎期(紅、腫、熱、痛),應盡量讓其休息,維持關節功能性位置,如平躺採仰臥位,伸展疼痛的關節。切勿對正在發炎的關節按摩,因會使發炎更嚴重。 l 長時間固定不動反而會增加關節疼痛,當關節疼痛或僵硬時,可先做屈曲和伸展關節數次,使之柔軟靈活後,再站起活動。 l 早晨醒來先在床上活動關節,再行下床,或沖個熱水澡可減輕僵硬疼痛感。 l 可適當使用輔助性器材(如柺杖、助行器、輪椅),減輕關節負擔。 l 寒冷會使肌肉收縮,增加關節的疼痛僵硬,故應經常保持身體及關節的溫暖,例如多加衣服、穿襪子、戴手套,冬天建議開暖氣保暖。 l 均衡飲食並適當的控制體重,預防肥胖,以減輕關節的負擔。 l 注意飲食衛生,禁止食用生食,避免腸胃道感染。且應避免憋尿便秘,應多喝開水, 若有下痢、發燒或小便灼熱疼痛等症狀,應儘早回診告知醫師。 l 吸煙不僅會降低肺功能且會加重病情惡化,所以必須禁止吸菸。喝酒亦會影響藥物治療效果,故也需戒酒。 l 可多攝取含鈣飲食,如小魚乾、牛奶等,避免骨質疏鬆症。 l 依照醫師指示按時服藥,定期返診,切勿自行停藥,類風濕性關節炎為慢性病,無法治癒。若停藥不僅加速病情惡化,也會影響治療效果。2.芳療措施3.芳療評值4.個案回饋
芳香療法個案集
2022.02.13
舒緩類風溼性關節炎
這次的個案是為 24 歲年輕男性,平常有去健身房重訓和踩飛輪的習慣,一個禮拜至少去 1~2 次,這次的個案一開始說右腳膝蓋不舒服走路會痛,認為是運動傷害,懷疑是踩飛輪都設定比較重的阻力而且有時踩腳踏車連續兩堂課,那時調油單純以止痛促循環為出發點,但個案似乎並沒有認真擦, 直到後來有一次右腳膝蓋撞到桌角,膝蓋隔幾天更加疼痛受不了才真的去看醫,醫生檢查後說膝蓋積水,立刻抽出 100cc 多的積水,然後施打玻尿酸、吃消炎藥,還有被安排去復健科復健。 復健幾次後狀況有比較好轉,但過一陣子依舊覺得走路時右腳膝蓋會隱隱作痛,而且兩腿的大腿後側也是會痠痛,又重新去看醫生,醫生檢查後回復兩側大腿後的筋太緊繃需伸展,膝蓋則懷疑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但依舊建議個案先去復健看狀況有沒改善,復健師則認為是因為體重過重導致關節壓力過大導致關節炎。 我選擇用對治療關節炎或是肌肉痠痛的配方來處理這次的症狀,一開始第一和第二次配方,個案都 說效果還好,直到第三次配方稍微拉高濃度,基底油改成山金車浸泡油、聖約翰草浸泡油、瓊崖海棠油和芝麻油,並搭配按摩和有時去泡熱水或是溫泉,個案才說效果有比較好,比較沒那麼痠痛。第四次配方我拉高到濃度 8%,這次個案就回復有明顯止痛效果,這次的配方我特別選了一個我沒想過要使用的快樂鼠尾草精油,因為無意中在資料上看到快樂鼠尾草對關節炎也有幫助,沒想到真的有幫助,但也可能是濃度拉高的關係 。 目前個案依舊是在復健科復健並搭配按摩油輔助治療,我建議個案暫時不要做大重量的深蹲或是踩飛輪,而且運動前後都要拉筋,不要讓大腿後側過於緊繃,運動後或是晚上睡覺前就可以擦按摩油舒緩不適。文獻查證 1. 病因 急性運動受傷導致膝蓋積水。 膝蓋每天都有正常的關節液循環,自然生成與吸收。若是受傷了,就會導致人體關節液生成速度大於吸收速度,膝關節就會積水。 以下狀況會有反覆性膝關節積水,會膝關節積水,就表示『膝蓋裡面的構造』出了問題。 1. 退化性關節炎 2. 急性運動受傷 3. 慢性運動勞損(過度使用) 中年後婦女、週末運動員(跑步、籃球、足球等過度使用下肢的運動)、體重過重、勞力工作者、關節炎患者都是好發族群。 2. 臨床症狀 膝關節積水症狀 大部分的症狀會以行動不良來表現: a. 無法蹲跪,行動困難 b. 膝窩、膝後部腫脹 c. 膝蓋外觀看起來較腫,有紅、發熱等發炎現象 d. 不一定會痛,但通常急性受傷較痛。 3. 治療方式 膝關節積水的治療的四大原則:打針、吃藥、復健、保養。 a. 積水量:若是量不多(3-10cc),可以採保守性治療(藥物、復健),同時減少活動量,水會慢慢被人體吸收代謝。 b. 積水量多(>10cc)建議抽掉積水,減緩症狀。 c. 積血:建議抽除。因血腫鈣化機率較高,可能造成長期後遺症。 d. 類固醇的關節內注射及口服消炎止痛藥也會很有效。 e. 復健時的物理治療儀器對於減緩疼痛、促進循環、放鬆肌肉筋膜也是有效,可以適度利用。 f. 注射玻尿酸、PRP 4. 照護措施 a. 不要休息太久,找尋適當的運動並持續運動,避免肌肉退化,走路和游泳都是好選擇。 b. 使用適當的運動技巧和裝備,如運動鞋和護膝。 c. 正確暖身,例如在開始劇烈運動前,先進行一點輕度的有氧運動。 d. 選擇含抗氧化劑的食物:膝蓋痛主要是因為發炎反應,而發炎反應會產生自由基,是一種損壞細胞的分子。目前已有許多研究顯示,抗氧化劑能緩和關節炎、減緩發炎和舒緩疼痛。可多吃含有維他命 C、β-胡蘿蔔素、Omega-3 脂肪酸的食物。 e. 維持健康體重,每增加一公斤,膝蓋就會增加四公斤的壓力,減重可以產生顯著的影響。 f. 運動前、後進行伸展運動: 1. 伸展大腿後側肌群︰藉由拉筋運動讓大腿後側肌群柔軟有彈性,可以平衡前後張力,減少膝蓋壓力,讓關節活動更省力、更自在。 2. 伸展外側髂脛束︰藉著拉筋動作把髂脛束做適當的伸展放鬆,可以平衡內外張力,讓關節活動更流利。 3. 訓練股四頭肌︰藉由運動訓練股四頭肌,強化肌力,增加關節穩定度,膝蓋變得更耐用。芳療措施 芳療評值 個案回饋
芳香療法個案集
2022.11.06
舒緩退化性關節炎關節疼痛
個案是一名 70 歲的全職家庭主婦,孩子都已長大,平日沒有多的活動,多數都待在家裡做飯和看電視。肌肉關節疼痛一直是困擾他的問題,後期更嚴重到睡眠中斷。中間看過醫生,確認是屬於退化性關節炎,而退化又是不可逆的問題,醫師一開始也只有配藥物,對個案幫助不大,也因為長期睡眠不足,心情著實受到影響。所以一開始在跟個案提芳香療法時,個案也是抱持著半信半疑的態度,由於個案很喜歡做菜,對烹飪很有心得,所以我第一次的配方就選擇個案較有安全感的氣味 「薑」、「檸檬」,以食物也有對身體幫助的輔助療效來和他接觸取得信任。當然,這兩支精油的確也對舒緩肌肉關節疼痛及促血循有幫助。 雖然第一次回饋時,他表明沒有效果,只覺得氣味很好聞,好像心情會不錯。但因為氣味讓他的心情放鬆沒有那麼警戒後,我就循序漸進地幫她更換對舒緩肌肉緊張和舒緩關節炎及疼痛有幫助的配方,並在後期再增加了純露,一步步的讓他習慣將芳療當作生活中的一個儀式,也讓他多一個談話分享的對象。 第三次的配方我增加了可以深眠的岩蘭草,因為還是希望能有促進血液循環又可幫助穩定睡眠的精油,因此我選定這支,並提供了金縷梅純露讓他可以泡澡,再幫他換了第四個配方之後,明顯感覺個案喜歡上芳香療法,也信任了這個方式,因為第 4 個配方他一開始覺得油感比之前重,有點害怕會因此睡不著或不舒服,但聽我解釋完配方的用意之後,他依舊使用,且之後告知我這個配方讓他有幾個晚上是可以一覺到天亮的,這的確讓我心情大增。當然,後來他是有聽從醫師的建議依照健保方式注射了玻尿酸,但他依舊覺得是芳療讓他覺得舒適。這點讓也我感到很有成就感。 這個個案讓我了解有時醫者在醫心,每個個案在不舒服的時候,多數連帶地都是情緒上的困擾。如果能進一步的去多一點心思照顧到,彼此在溝通和運用芳療上都會事半功倍。文獻查證 病因 退化性關節炎是一種因關節內軟骨磨損衰竭後所產生周邊骨不正常增生及關節腔變窄,導致關節活動時感到疼痛,而且不能充分活動的現象。在關節病中最為常見也最重要,也稱作骨關節炎或變質性關節炎。實際上是由不同原因或疾病引起的關節功能不全。 當我們在做任何動轉折時,骨骼之間會產生摩擦,骨骼相連的關節地帶都有軟骨緩衝藉以避免因為摩擦造成的疼痛不適。但隨著年齡及活動量的增加,軟骨組織逐漸受到磨損,降低緩衝的功能,嚴重時甚至骨骼間互相摩擦出骨頭碎片,使關節腫痛發炎。如承受較大壓力的下肢關節如膝關節、骨關節、髖關節、踝關節和日常活動頻繁的手關節、足關節。較常見的像是足部大拇指基底(拇指關節囊炎),手指間近端及遠端關節、手部大拇指基底關節。 臨床上,退化性關節炎有兩種:原發性、繼發性。原發性是病人的關節結構、軟骨組織本身的代謝或修復能力異常所導致:繼發性是其他關節毛病所併發,例如罹患痛風、類風溼性關節炎、骨折後都可能發生此病。 若干後天的影響因素,像是老化、性別、運動、姿勢、體重都有關係。以老化而言,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每 4人就有 3人受到退化性關節炎的困擾,70歲以上的更超過九成。性別而言女性多於男性,女性在更年期後常有骨質疏鬆的問題,在骨頭耐力不足上會更早出現這樣的病症。至於運動上無論缺乏或過度都對關節老化有絕對的影響。姿勢上常有彎腰工作或蹲姿者,容易較早出現退化性關節炎的病症。體重上若屬肥胖過重者,也易因關節承受較大的壓力而增加 2~3倍罹患此病症的機率。 二、臨床症狀 疼痛是主要症狀。嚴重程度不一,通常當關節活動愈久時或近黃昏時,疼痛就加重。當天氣由晴轉陰,氣壓驟然降低,關節所受壓力增加但軟骨調節緩動功能不足,關節便猶如氣象台般腫脹發炎,產生疼痛,事先預知天氣的變化了!有時關節亦會伴有輕度的僵硬,但通常在關節活動後,不超過半小時。其他症狀,包括關節壓痛以及運動時可能有關節裂開,甚至卡住的感覺。指(趾)關節可有結節狀腫脹。關節活動時常有點嘎嘎作響。有時把手放於活動的關節,就可以感覺到。晨間難以下床,因為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使得關節僵硬無法自由活動。 有時會發生一種特殊類型,所謂「結節性」或「全身化」退化性關節炎,尤其多見於更年期前後的婦女。特別影響手指關節,表現與平常類型甚為不同。可以突然發病,關節周圍發紅發熱、發炎明顯,一般在幾年後病變靜止,留下突出及僵硬的手指關節。 當天氣變冷, 溫度下降時肌肉會因為需要溫暖而收緊,血管也會收縮,溫度與濕氣的增加,讓神經變敏感,因此疼痛感會大幅增加,若再加上不時的降雨,濕濕冷冷的氣候,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會在此時會更酸痛與不適,建議應及早預防,避免關節退化提早上身。 三、治療方式 退化性關節炎治療方式包含: 復健、藥物、玻尿酸、PRP注射、護具使用等。一般對於此病,在炎症明顯時,應讓關節休息、減輕承受的壓力,也有輕重症之分。以下簡單介紹治療方式。 1.物理復健分為: 。經皮電刺激: (簡稱 TENS)利用低量的電刺激,目的讓我們的神經"忽略"掉痛覺。 。高頻熱凝法:將高週波能量產生熱凝效應,目的讓我們的神經"忽略"掉痛覺。 。向量干擾波:與經皮電刺激類似,目的在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鬆弛膝蓋肌肉、並減輕疼痛。 。熱療:一般的表淺熱療(熱敷包、水療或紅外線燈),主要的目的在於鬆弛肌肉、促進局部組織血液循環以減輕疼痛。 2. 藥物: 一般皆配合以非類固醇止痛劑控制症狀。NSAIDs(ibuprofen,minoxicam)為第一線藥物,有的會配合骨骼肌鬆弛劑(solaxin),通常在數天內都可達到減少疼痛的效果,但並不建議長期服用,避免副作用,如:胃痛、胃出血等。另外,COX-2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雖然對胃部的副作用比一般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來得低,但卻對心臟副作用較高,也需注意。另外像是類固醇藥物,雖然可快速減輕疼痛,消除腫脹,適合急性發炎期之迅速緩解,但對身體的副作用就更大了,所以一般不建議使用。 3.玻尿酸: 玻尿酸注射以往健保給付為半年 3~5 針劑型, 2020年 5月 1日起, 長效一年一針劑型玻尿酸開始納入健保給付。根據其他臨床試驗結果指出, 此健保給付長效一針劑型玻尿酸最高具有長達 1年效能, 每年施打 1次, 而美國製長效一針劑型玻尿酸效期僅為半年。 ( 參考醫學期刊《JBoneJointSurgAm》2017Mar15;99(6):462-471.)。復健部分以多光、電、熱療等儀器, 搭配治療退化性關節炎以減緩發炎及疼痛; 復健科也有許多關節保護技巧可教導, 可以減少日常生活不必要的動作及傷害預防。 4. PRP PRP是 Platelet-RichPlasma的縮寫,中文名稱又稱作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或濃縮血小板血漿。在這邊先講作法再討論原理。操作過程非常簡單,主要是從患者身上抽取血液(以 10cc最為常見),經由離心分層後,僅取富含生長因子之高濃度血小板血漿,之後再經過活化,最後注射至患者預治療的部位。 5.人工關節: 嚴重則須以關節鏡拿出碎骨,將關節面修補平整、減少摩擦。若關節功能完全喪失,就只得裝置人 工關節。 四、照護措施 不同嚴重程度有不同的做法,但平時多加注意及保養,亦可減慢退化的速度和減緩退化性關節炎帶來的不適。參考做法如下: 1. 走路時可用拐杖輔助,可減輕受損之髖關節或膝關節的壓力。 2. 避免需要蹲踞、彎腰的動作,以免加重關節負擔。 3. 避免過重情形,控制飲食、減輕體重。 4. 適度且溫和的運動,訓練關節周圍的肌力,使肌肉得以結實,減輕對關節的壓力。 5. 泡熱水澡或熱敷在疼痛、僵硬的部分,可舒緩疼痛。 6. 以芳香療法保養關節,舒緩發炎疼痛情形。 芳療措施 芳療評值 個案回饋
芳香療法個案集
2022.10.19
改善關節疼痛
1.文獻查證病因: 關節疼痛成因很多,根據症狀的不同大致可分為以下四類: ◆類風溼性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 ◆痛風行關節炎 ◆僵直性脊椎炎 個案的症狀顯示為退化性關節炎,成因通常可分以下幾種 ●外傷:膝關節損傷、骨折、韌帶損傷都會加速退化 ●關節受力不平衡:姿勢不良引起肌肉柔軟度變差,或是肌肉力量下 降而造成關節損傷 ●勞力工作:長期負重過重、或工作姿勢經常要走、站、及搬重物者 ●好發於老人或是停經後的婦女或是體重過重者。 臨床症狀:▲關節疼痛或腫脹 ▲早上起來時節得關節僵硬 ▲關節活動時會發出聲音 ▲膝關節可能有關節變形及攀縮的情形 ▲皮膚溫暖未發紅▲發病處無力 治療方式:藥物治療以及芳療保養調理及追蹤觀察。 照護措施:個案是因為更年期音起的關退化性疼痛,照護措施出了建議個案尋邱醫療措施以外,日常抱養建議如下: ◆適當活動和充分休息 ◆可使用輔助工具支撐退化患處 ◆熱敷及運動有助解除疼痛和僵硬2.芳療措施3.芳療評值4.個案回饋
芳香療法個案集
2021.01.12
改善更年期症狀
1、文獻查證1. 病因: 板機指(Trigger Finger)指的是手指過度使用,導致肌腱和腱鞘過度摩擦而導致發炎及狹窄的現象,板機指的患者在手指運動方面會產生各種限制和不適,臨床上患者經常會抱怨手指無法伸直和不適的狀況。 板機指的正式名稱是「手指屈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板機指特別好發於40-60歲之間的人口,盛行率女性多於男性多和職業大大相關,常伴隨腕隧道症候群,某些經常運用手指的職業或身體因素都可能增加罹患板機指的機會。另外,類風溼關節炎、糖尿病的患者,也可能併發板機指症狀,平日需多注意別讓肌腱發炎。 好發族群:(1) 機械工人(2) 作業員(3) 美髮師(4) 家庭主婦(5) 廚師(6) 牙醫(7) 電腦族(8) 糖尿病患(9) 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 2. 臨床症狀: 大姆指和中指最常見,手掌遠端處會有明顯疼痛感覺,導致握東西有困難,當手指彎曲後想伸直時,肌腱會被滑車卡住,以致無法完全伸直;或者產生彈響聲,變成二段式伸直,類似扣板機的情形,所以稱之為板機指;嚴重時手指可能會固定於彎曲位置,必須靠另一隻手來將患側手指伸展,且會有疼痛彈跳的聲響。 (1) 手指在早上時特別僵硬 (2) 手指腫脹疼痛 (3) 手指無法完全伸直,必須靠另一手硬扳 (4) 手指在伸直時會出現響聲 (5) 手指根部出現隆起,壓了會痛 3. 治療方式: 治療的三部曲為,早期症狀較輕時,建議手指適度休息,避免過度使用,泡熱水或熱敷,按摩手掌遠端處的壓痛點,以另一隻手來將患側手指的屈指肌腱作反向伸展拉直,也可利用超音波、石蠟浴等復健方法來軟化肥厚的滑車或肌腱,再加上使用內服或外用消炎止痛藥。若症狀持續,第二步可在手掌遠端的滑車處局部注射類固醇。若症狀仍然無法改善,最後一步為手術治療,局部麻醉下,以小剪刀或18號針頭,將肥厚的滑車剪開、放鬆,屈指肌腱就不會被卡住,病人手指在手術後可馬上活動,板機指就不會再發生了。當「板機指」發作時,最直接的治療方式是注射類固醇,達到消炎止痛的作用,患者最重要的是多泡熱水、多休息,並且進行適當的拉筋運動。 *根據病情嚴重的程度,醫師會採取不同的治療手段。 (1) 休息使其自行好轉,避免做出抓握的動作 (2) 睡覺時戴上夾板,幫助肌腱復原 (3) 手指的伸展運動 (4) 給予類固醇藥物來抑制發炎 (5) 經皮穿刺療法:這是一種在門診就能進行的小手術,局部麻醉後用一根針刺進皮膚,藉此切開發炎的腱鞘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6) 傳統手術:同樣是麻醉後切開腱鞘,但是復原時間較久,傷口也較大 4. 照護措施: 要避免板機指,可在每次工作前先做手指屈指肌腱伸展動作,工作一段時間後要休息一下,避免過度使用。2、芳療措施3、芳療評值4、個案回饋
芳香療法個案集
2019.07.27
類風溼性關節炎的芳療個案實例
此個案是我的親人,會想要學習芳療,其中一項很重要的原因,即是除了中西醫的醫生用藥外,使用自然療法,來幫助我的家人身心得到舒緩。媽媽的手指頭一開始是食指甲溝炎,約15年前也受醫生的建議下,為不影響其他指頭,開了手指關結的手術。早期因帶孫子,也因抱小孩得到了腕隧道症候群,受到復建科的治療後續得到好轉。但由於家事多,在身心也疲勞的情況下,其他指頭也受影響。近期又引發了類風濕性關節炎,最明顯的是右手大姆指受影響,大姆指腫脹無法靈活的彎折,靠著類固醇的藥物治療,好轉的速度較緩慢,也常覺得疼痛。學習芳療後,也開始說服媽媽加入自然療法來輔助,減緩手指痛的問題,至少可以減少使用含有類固醇的藥物,降低身體累積藥物的風險。媽媽一開始就因為怕會擦了按摩油會有油膩感,而且擦了就無法再做其他事感到排斥,在我要求要交作業的情況下,說服了媽媽擦油。一開始的調油著重在類風濕性關節炎上,用聖約翰草油為主要基底加上西洋蓍草,也剛好在此時可以讓媽媽手得到休息,不要忙著去做家事。第二次調油也在因手指有疼痛感的情況下,加了丁香,效果立馬有功效,減低了痛感。第三次的用油前,開始聽從醫生的建議,早晚泡熱水,軟化手指的肌肉,並在泡完熱水後再做手部用油按摩。並在此時加上了沒藥精油,為讓甲溝炎減少發炎的情況,能有消毒,殺菌的功效。在每天都早晚泡熱水和按摩的情況下,媽媽也舒緩了疼痛,並且大姆指有消腫與可緩緩彎曲的進步,加上手部的按摩,媽媽在享受當下的感受,母女之間的感情,也越感貼近。文獻查證 一、病因 是一種慢性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失調的免疫系統,會去攻擊及破壞身體局部關節,造成發炎反應,最常影響的就是關節與肌腱,使得組織腫脹造成肌腱及關節的破壞。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者以30-50歲年齡層居多,女性則高於男性2-3倍。骨骼肌肉是最先影響的系統,會出現對稱性的關節症狀,也會侵犯身體其他器官,有80%病人會首先侵犯手部及腕部週邊小關節而影響功能。 二、臨床症狀 早期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手指關節可能會有腫脹及疼痛感。手腕肌腱若受到侵犯,會因腫脹而壓迫手腕神經造成神經症狀,引發腕隧道症候群,使手指活動受限與疼痛。末期時,發炎的疤痕組織產生纖維鈣化,導致關節僵硬、肌肉萎縮甚至發生關節脫臼,使活動功能更為下降。黏膜乾燥症:會破壞外分泌腺體,使鞏膜、結膜乾燥發炎、唾液減少、陰道乾燥。發病初期會出現輕微發燒、疲倦、厭食;後期則可能有貧血、肌肉萎縮、體重減輕與骨質疏鬆等症狀。鑑定診斷:以下症狀只要有四點符合,就可以確定診斷是類風濕關節炎每天手指晨僵至少一個小時,且持續超過六星期以上。超過三個關節區以上的關節腫脹,持續六個星期以上。至少六個星期以上的掌指關節、近端指間關節及腕關節腫脹。對稱性的關節腫脹至少六個星期以上。手部的X光檢查有骨關節的蛀蝕變化。關節出現類風濕結節:無痛性,常發生於手肘處。血液中類風濕性因子呈陽性反應( rheumatoid factors )。 三、治療方式 目標是降低炎症反應及組織損傷。非類固醇類抗發炎止痛藥:止痛抗發炎作用。類固醇:可短期使用,減輕炎症反應。免疫抑制劑、生物製劑、抗瘧藥:協助抑制體內發炎反應物質,用於治療嚴重的風濕性關節炎。 四、照護措施 在日常活動或工作當中,每小時至少應休息十分鐘,避免過度疲勞。持續執行漸進緩和的關節伸展運動,能維持關節靈活度,同時增進肌力和降低關節病變程度﹔如瑜珈、太極拳、腳踏車、水中運動及有氧舞蹈等。急性期需限制活動,可使用冰敷減少發炎反應,達到止痛及降低肌肉痙攣。急性期過後可熱敷關節以放鬆組織,增進關節活動度與降低疼痛感,或可泡熱水澡或溫泉,有助於增進血循,但一次不超過30分鐘。簡化工作,減少費力,可適時配合輔具使用,包括省力型開瓶罐器、特製拐杖、助行器等,提昇日常生活獨立性,不至於因多處關節疼痛及活動受限,導致事事需假手他人。注意均衡飲食,多攝取高維生素、高蛋白質、鈣及鐵等的食物。 芳療措施芳療評值個案回饋
芳香療法個案集
2024.01.30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