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油拉丁學名完全解讀
    
    
    
    一、植物名稱的兩種說法
    
        在精油領域,認識植物時會遇到兩種不同的名稱方式:
    
    
1. 俗名 (VernACular name)
    一般日常使用的名稱,例如「薰衣草 Lavender」、「檸檬 Lemon」,雖然親切易懂,但因地區文化不同,可能出現同名異物的情況。
    
    
2. 學名 (Scientific name)
    拉丁文表示,全球統一標準,如 Lavandula angustifolia(純正薰衣草),可精確辨識植物來源,避免誤用或混淆。
    
二、植物學名的命名方式
    
        植物學名的排列有一定規則,幫助我們更精準理解植物分類:
    
    
1. 雙名法 (Binominal nomenclature)
    屬名(Genus)首字母大寫 + 種小名(species)全小寫,整體斜體,例如:Lavandula angustifolia(純正薰衣草)。
2. 三名法 (Trinomial nomenclature)
    
        當植物有進一步細分(如亞種或變種)時,會加入第三個名稱,例如 Lavandula angustifolia subsp. pyrenaica,表示特定地區的亞種。
    
三、學名中常見的拉丁縮寫
    
        學名中常見的縮寫符號,不需斜體,揭示植物更細微的分類或特性,以下皆以Ocimum Basilicum(羅勒)作為例子
1. 亞種 (subsp.)
代表同一植物因地理或環境變異產生的自然族群差異:Ocimum Basilicum subsp. minimum(矮羅勒,又稱小葉羅勒)。
    2. 變種 (var.)
    指在外觀或特定特徵上有所不同的植物品系:Ocimum Basilicum var. purpurascens(紫葉羅勒)。
3. 化學屬性 (ct.)
    代表化學型(Chemotype),即同種植物因生長環境差異,在主要成分比例上有所不同:Ocimum Basilicum ct. linalool(溫和放鬆、適合護膚)、Ocimum Basilicum ct. eugenol(類似丁香,具抗菌性)。
    
    常見問題 FAQ
    
        
            1. 為什麼學名比俗名更重要?
            
                因為學名具有全球統一性,可以精準辨識植物來源,避免因俗名不同而誤用錯誤品種。
            
         
        
            2. 學名中出現 subsp. 和 var. 有什麼差別?
            
                subsp. 表示亞種,強調地理或生態演化上的差異;var. 則是變種,著重在外型或其他特徵的不同。
            
         
        
            3. 化學型 (ct.) 對精油選擇有影響嗎?
            
                有影響!不同化學型的精油主要成分不同,功效也會有明顯差異,因此選購時必須確認化學型。